粮食自动化验_小麦自动化验_玉米自动化验-山东泓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

全国咨询热线:

136-7536-3911

新闻分类

News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实录】2020中国粮食市场运行分析-李喜贵
2020-09-18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喜贵在9月10日“2020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当前粮食市场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以下是文字实录:
    大家好,受王晓辉副主任委托,我临时代表他来做直播发言。今天准备不是较为充分,观点也是个人意见,我着重谈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问题是全球仍未走出新冠肺炎的危机。有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后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危机。世界卫生组织有专家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影响我们数十年,目前全球疫情还在蔓延,截至到28日凌晨,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460万例,死亡人数83万人。美国已超过60万例,巴西和印度紧随其后。特别是印度近期数字上升很快,甚至有反超之势。
    二、新冠肺炎疫情多来“二战”以来全球经济严重大衰退,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2020年第六期全球经济展望表示,二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三季度可能继续探底。预计全球经济在今年收缩5.2%,由于我国疫情防控的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已经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并推进经济活动的常态化,加强经济内循环。从数据上来看,我国一季度经济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长3.2%,上半年同比下降1.6%。所以,有分析认为如果中国不发生二次疫情,我国的经济在2020年仍能维持正增长。
     三、在全球粮食供求宽松的情况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发出粮食的已经。怎么理解这个事情呢?当前全球粮食形势是总量上的和结构上的不太是同时并存的。全球粮食市场有几个特征,一是供给相对充足,主产国粮食产量增加,中国和美国去产能、去库存已经结束了。全球粮食供求宽松,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的预测,2020-2021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26亿吨,其中玉米、小麦、大米均预测丰收,受美国局部风暴带来的损失,欧盟干旱天气可能造成小麦的增产幅度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9月份全球粮食产量有所下滑,但总体上是属于丰收年景。二是近年来美国燃料乙醇的需求已经进入稳定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预报消费玉米数量应该是下降10%。当前原油价格围绕70美元每桶上下波动,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能源价格恢复还是比较缓慢的。第三是中国的养殖需求正在迅速恢复增长,国内外的价格融合程度提高。四是国际粮食价格有触底回升的趋势,但是仍然处于低位,但要关注天气的因素,特别是现在预报的“拉尼娜”天气对于天半球粮食产量的影响。但是,同时也要看到世界饥饿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它是世界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粮食方面的体现。新冠疫情由卫生危机引发饥饿危机的风险是仍然存在的。7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说,疫情引发的连锁反应加剧风险,27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状况可能恶化。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球将有6.9亿处于饥饿的状态。所以,也有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恶劣的天气,植物的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对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造成冲击,给世界粮食贸易、物流带来风险。
    实际上,目前国际的粮食价格仍然处于低位,以玉米为例。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是11.71亿吨,较上年度增产5.3%,玉米消费是11.65亿吨,同比增加4367万吨。所以,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玉米库存是1.23亿吨,同比增加15%,包括美国今年继续扩充玉米,实际玉米播种面积是9200万英亩,同比增加230万英亩。美国玉米产量预报是3.88亿吨,同比增产12%。出口量预报是5650万吨,较上年增加900万吨,所以从价格走势上来看,国际玉米价格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落,已经在低位运行多年,今年上半年CBOT的玉米价格连续下挫,包括特朗普总统对美国农民、农场主多次提供补贴,所以美国玉米种植收益没有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过大的影响,受粮食预期消化,中国购买增加的因素拉动,年底之前CBOT玉米价格可能会逐渐抬升,目标大约在4美元左右,可能比美国玉米的种植成本要略高一些,以上是一个问题。
    我国粮食形势仍然处于历史较高阶段,粮食按照形势仍然向好。一是党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目前国内粮食库存充裕,估计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形势持续向好,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我国小麦和稻谷的储备超过国内一年的消费量,包括4月17日开始国家投放政策性稻谷,有效满足消费者购买突然增加的需求。8月19日,政策性小麦的投放数量也是提高到了200万吨左右,也有利于小麦价格的稳定。
    二是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产能稳定。今年粮食丰收仍然有基础,夏粮和早稻分别增产120万吨和100万吨左右,秋粮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亿吨,增加500万亩,目前长势总体不错,如果不出大的灾害,今年将是丰收年,这是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7月份洪涝灾害导致大约6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地区,由于救灾措施有利,田间管理加强,今年的洪涝灾害对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大。
    三是在上半年疫情保供稳价中,我国粮食应急保供体系经受住了考验。随着复工复产的加快,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粮油的加工和深加工需求的影响明显减弱,国内粮食消费向正常水平恢复。下半年餐饮业景气逐渐提高,植物油终端消费回升较快,大豆压榨企业开工上升,特别是8月份以来,国内大米、面粉加工企业开工率也是提升的,受玉米供求偏紧和价格上涨影响,国内玉米、淀粉、酒精行业的开工率同比环比有所下降,国内新上生猪养殖项目投产增加,主产区的生猪形势向好,家禽养殖维持高位,所以表现为饲料粮消费明显好转,年底之前养殖需求持续看好,对饲料粮的保供稳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国内粮食总体宽松,但受基本的国情、粮情限制,粮食的供求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小麦情况是产需平衡有余,按照我们国油信息中心的预测,2020-2021年度,预计产需结余为1300万吨,稻谷供大于求,预计产需结余量超过1500万吨,阶段性过剩的特征仍然明显。大豆产需缺口主要依靠进口,受落实中美一阶段经贸协议,国内饲料养殖需求增加的影响,今后大豆的数量预计会创历史新高的,玉米连续三年出现产需缺口,长期供求关系偏紧。
    今天介绍的第三个问题是聚焦玉米这个品种,从全局理性动态的角度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我国玉米市场的产需缺口。从产需缺口可以理解为是我们收储制度改革的一个制度设计,并不是不可逆转的硬缺口。我国实行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主动团结,优化种植结构,鼓励消费需求增加,玉米由产大于需向产需紧平衡转变,为加快消化不合理库存腾出了市场空间。玉米去库存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五年去库存的目标。尽管年份间有差距,但每年消化5000万吨左右的玉米库存,所以应该看到粮食去库存应该分梯度渐进的,玉米先去库存才能让稻谷和小麦去库存,稻谷的产业链比较短,消化渠道少。实际上一些超期存储临时也只能通过饲料和燃料乙醇的途径来消化,所以玉米消化库存不会引发粮价的整体上涨。
    二,产需缺口受疫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部分分析机构认为,2019年-2020年度玉米产需缺口有4000万吨左右,随着临储玉米的存量下降,一些市场主体心理预期发生变化,参加拍卖,囤粮待售,这些无形就放大了产需的缺口。所以,我认为如果按照临储玉米消化数量去推算产需缺口不是特别的科学。比如企业多存一个月粮食就感觉扩大了2000万吨左右的缺口,实际上这是一个库存搬家的现象。所以,2018和2020年都属于企业争库存的周期,5月28日以来,国家组织14次拍卖,共玉米5550万吨,估计已经销售的玉米结转到10月份之后消费的数量可能会达到3000-3500万吨,所以反过来看,这些结转对于下年度的玉米供应还是有利的。所以从数据上来看有的年份消化比较多,比如说2017年和2019年,2019年受猪瘟影响消化量少,有的年份消化比较多,比如说2018年、2020年,特别是2018年我们消化数量超过1亿吨,但是当年应该有5000万吨转入下一个年度消费。
     第三,产需缺口是动态的,是可以调整的,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改变缺口。我认为国内玉米供求关系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2020-2021年度玉米供需再平衡还是有不少条件的,要看到玉米同比上涨25%-30%,对于玉米供求关系的调节会发生较大的作用。所以,下面我介绍以下我们信息中心8月发布的供需平衡报告,对于当年的和下年的供求关系所做的判断情况。
    从供需关系来看,今年生猪存栏低位反弹,但是应低与上年同期,加上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增加,预计2019-2020年度全国饲料玉米的消费是1.96亿吨,比上年同比减少400万吨。近几年国内玉米深加工产能快速增加,受疫情影响加工效益明显下滑甚至亏损,所以开工率的不足,预计全年度玉米工业消费是7800万吨,同比减少100万吨左右。按照国家公布的产量水平测算,本年度玉米产需缺口应该是2600万吨左右。国家投放的玉米已经足够覆盖缺口,所以玉米市场供应有保障。目前来看新粮即将上市,市场还是存在一些供应压力的。
从当前到今后一段时间玉米市场的紧平衡态势可能还是要维持,特别是临储玉米库存消化结束之后,国家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玉米市场的再平衡。这个再平衡可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各位投资者,还有产业客户关注供求关系变化度和这个点。
    一是粮食产量的提高,从表中看到,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国内玉米的播种面积下降5500万亩左右,由于2019年大豆种植效益较好,所以国家也是执行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我们发现黑龙江部分地区春播的时候增加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所以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可能与上年相比略微减少一点,持平略减。但是东北地区和整个产区的玉米长势还是基本正常或好于上年的。7月下旬到8月初左右,确实东北局部地区有所干旱,但是进入8月份之后雨水较为充裕,苗情长势都明显好转。黄淮海地区土壤商情好,长势普遍好于上年和常年。所以,有专家也分析认为一般的洪涝灾害年份是有利于玉米丰收的,比如说1998年,当年的玉米市场也是大丰收。在多数年份都存在着一些天气的灾害,今年的灾害因素应该说在玉米这个品种上体现的不算大,包括昨天的台风看起来也是虚惊一场。可能后面还有早霜等不确定因素,但是总体障碍看,现在丰收的局势越来越好。所以8月份我们的预测产量数量是2.615亿吨,同比增加0.3%,这些预测都是按照统计局数据的基础来进行的。从实际情况来看,2017年、2018年、2019年三个年度是连续的减产,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今年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大的丰收年份,玉米市场价格的恢复上涨总体上有利于调动农民种植。所以,2021年度,就是明年玉米种植面积有可能大幅增加。
     二是增加进口。全球玉米供应充裕,满足我们的新增进口需求没有问题。美国玉米价格也处于低位,国内外玉米价差已经扩大到近四年的高点,目前超过700块钱,大家从图上看,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国内价格出现回落,使得国内外价差出现了缩小,近期的价格上涨使得价差重新扩大了。我国落实中美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也愿意出口,我国也愿意进口。所以,现阶段7-8月份我国企业订购美国玉米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仅8月21日、8月25日、8月27日三次购买就达到155.7万吨玉米,所以按照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销售情况来估算,2020-2021年度进口玉米数量已经达到747.2万吨,而且我们常年还会进口大约三、四百万吨乌克兰的玉米,所以进口玉米的数量可能会超过1000万吨甚至可能还要更高一些,价差的进口还是刺激替代品的进口,从表中数据大家可以看到,大致上高粱、大麦的进口数量也有可能会增加。而且还有一部分小麦实际上进口也是用于饲料的。从表中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在搞临储期间,整个进口数量,包括替代品的进口数量,特别2014年、2015年达到4000万吨。所以,从这些数量来看,首先看到现在临储玉米消化了,要明白临储玉米是怎么来的。这些替代谷物的进口在临储期间总量大约是9000多万吨,所以占咱们临储玉米的增加量将近1/3,现在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们实现的去库存。这一阶段的进口数量也是下滑的,理论上这些玉米的进口和替代品的进口对于调节国内玉米关系还是发挥很大作用的。这里面有两个问号,一个就是玉米的实际进口量,可能还有增加的趋势。二个就是DDGS,目前我们还是对美国的DDGS进行“双反”的政策,未来有待于观察,因为DDGS“双反”政策是否取消对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是品种的调剂。玉米价格上涨是可以促使企业把小麦、粮食用作饲料,也为销售部分超期存储的,不易食用的稻谷和小麦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按照目前价格水平,7-8委员的时候,有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开始用小麦来做饲料的。所以,预计2020-2021年度小麦用作饲料的数量会增加500万吨以上,受谷物替代影响,尽管2020、2021年度我们预测饲料粮消费可能是增长3.5%或者更高,但是结构变化的结果就是玉米的用量下滑。
    第四个问题是建立理性的玉米价格上涨预期。价格上涨终还是要由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不是预期和资金。所以今年临储玉米竞价交易异常火爆,预期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是贸易商看涨预期是高度一致,纷纷存粮待售,甚至一些库存充裕的企业也是跟风购买,也不考虑可能出现的高风险,逼迫多数产业客户终买单这样的一个情况。二是今年资金渠道多,利息低,流动性充裕,包括参拍企业有供应链金融,有贸易链的融资等渠道都来参与交易。所以,临储玉米的竞价交易连续呈现高、高溢价,国家是在第四拍和第九拍两次修改竞价交易细则,降低杠杆率,三是部分自媒体主播炒作,造成贸易企业心态不是特别理性。所以,从溢价水平来看,前期玉米价格的迅速走高,并不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应,而是价格上涨被预期提前透支了。
    所以,从价格走势上来看,从山东寿光玉米深加工收购价格走势来看,进入4月份之后价格开始上涨,并超过了2000万,到拍卖前的时候价格大概到达2150元,震荡上行,到7月初的时候价格已经达到2300元,随后价格上涨开始加速,特别是7月下旬到8月初这段时间,收购价格高到达2560元,同比上涨将近450-500元左右,随后价格回落,目前的水平是大约2380元同比上涨仍然超过350元,这是关内价格的走势。
    从港口价格走势来看,春节期间疫情爆发,春节过后大约1900元上涨了50元,随后国家在消区投放玉米,调控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今年收购期比较短,从2月下旬开始启动收购,收购期间价格呈现平稳略涨,但是随后到拍卖前价格到达2050元,到7月中旬的时候就越过2200元的门槛,到8月初的时候到达高点是2350元,同比上涨450元,目前价格大约2270元,同比上涨380元。
    所以,分析短期的价格因素,上市前玉米可能是偏弱运行。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政策性玉米已经累计超过6000万吨,库存“堰塞湖”有待化解。6月份的玉米已经陆续进入后出库期,截至到8月26日临储玉米理论上的出库量应该超过2000万吨,存粮主体的资金压力增加,愿意落袋为安。二是临储玉米变现的难度加大,山东是东北玉米销售大的市场也是大的出口,但是黄淮地区少量早熟玉米已经开始上市了。进入9月份之后,新玉米将批量上市增加市场供应,到9月下旬左右,黑龙江的玉米也就可以上市了,这是新玉米即将来临,变现压力加大了。三是饲料企业使用部分小麦替代玉米,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区的饲料企业现在采购小麦的数量库存还是比较偏高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上涨。四是进口玉米和替代品大量到港。从8月份开始,我国到港的美国玉米的数量会逐渐的增加,第三季度我国进口美国玉米的数量可能要达到200万吨,再加上乌克兰玉米,进口玉米数量可能达到250万吨,要到达销区。但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下跌的空间也可能比较有限,一是国内生猪的生产恢复势头良好,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7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已经连续10月的增长,同比增长20%,生猪存栏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二是现在玉米运输存在瓶颈,国内公路严查限载之后,汽运能力受到损失,特别是汽运孕畜比查超之前要减少一半。而集中外运时候存在铁路运力有限,装运效率低等瓶颈问题。第三是前期购买临储玉米的平均成本居高,与当前港口的价格顺价部分贸易主体也愿意承担短期的一些风险。
    一部分关于价格的预测,一般情况下我们大商所的产业大会要求专家对价格做长期的展望。所以我个人做个判断,就是受供求偏紧的影响,玉米价格总体方向是上涨的,保持高位运行也是正常的。但2020年价格上涨的潜力已经被透支了不少,后面的上涨不一定能给出很大的空间,而且价格波动幅度可能比较大。一是新粮上市后,新粮与陈粮相衔接,收购竞争会加剧,也可能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农民的息售的现象,饲料企业收购新玉米的可能会比较高,特别是东北地区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正常,为确保原料的一定会入市。二是贸易商收购的也比较高,今年也是获利丰厚,所以新玉米上市后可能抢收新粮。加工企业存粮数量也会超过常年,从农民的角度来看,今年农民租地成本比较便宜,所以今年的玉米种植收益可能会较好。
    二是市场价格抬升到了一个新的区间。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定性上是恢复性的、合理性的。大概率上是应该提升到一个新的区间,当前的价格水平已经处于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期间玉米价格区间的下沿。从历史价格的尺度上看,价格应该还有上涨空间。但是,如果比较2011-2015年牛市阶段的市场条件就会发现,外部的环境,市场的价值和国内的需求都有较大的变化。所以,理论上如果在没有国家托市收购的情况下,玉米的价格上涨或许用一个区间来对待更合理,而不是认为存在强的底部。
    第三是市场化后国内和国际市场融合程度加大。国际市场价格对于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空间是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特别是配额外关税的进口价格对国内应该是“天花板”的信号,现在国内外的价差处于近年来高点。按照8月26日美国2号黄玉米对我国港口CNF价格是208美元每吨,如果按照配额内关税来测算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是1675元每吨,比广东港的价格低了700块钱。如果按照配额外关税计算,进口到港成本应该是2680元,倒推大连平仓价大约是2530元,这就可以理解为国内玉米上涨的一个“天花板”的水平里,就是到达这个水平可能要触发我们关税配额的天花板。
    第四是市场预期复杂多变,价格波动幅度要加大。所以,在全年价格变动节奏上,我感觉可能是一种前高后低的态势。前高主要是由于我们市场主体很多人还坚信一个产需缺口,处于心理上的或者是抢筹码各种的考虑,所以抢收抢粮还是比较高的。这样推高价格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但是收购季结束之后就转入销售阶段,这个时候就要验证真实的产需的缺口,还要评估进口的数量和趋势。所以,玉米牛市并非一帆风顺。

CopyRight © 2018 山东泓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39745号-2 网站地图 百度统计 技术支持营业执照